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薩是由布達拉宮,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薩河構成的,但西藏人認為,嚴格意義上的“拉薩”應是指大昭寺和圍繞大昭寺而建立起來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薩。
【大昭寺】;此寺為西藏最古老的佛教建築物,始建於七世紀,距今已有1350年歷史,是西藏最神聖的殿宇之一,主供文成公主自大唐迎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金身佛像,被奉為佛教至寶,見像如見佛祖本人,莊嚴無比,是所有藏人心靈中最神聖之處,對藏人來講這輩子如論如何都要來一次大昭寺拜見佛祖的金身,所以,此地隨處可見五體投地的虔誠藏人頂禮膜拜。
- Jun 03 Fri 2011 12:45
走入雪域,西藏探奇(4-2)~千年轉經之路
- May 31 Tue 2011 12:35
走入雪域,西藏探奇(4-1)~紅山頂的聖殿
從拉薩城裡的每個角落,你都能望見這座屹立在紅山上巍峨的聖殿,昨天我們從不同角度(龍王潭、藥王山)仰望這座藏式建築藝術的頂點,今天則要真正走入這座在藏人們心目中莊嚴神聖的觀音化身之所。
【布達拉宮】:是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宮殿高13層,高119米。相傳藏族吐蕃王松贊干布好善信佛,遷都拉薩後,經常在拉薩近旁的山上誦經祈禱,給這座山取名為「布達拉」,布達拉是梵語音譯,譯作「普陀」,原指觀音菩薩所居之處;641 年松贊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後,欣喜之餘為公主建造布達拉宮(當年所建的布達拉宮高9層,共999間宮室,加山上修行室共1千間。布達拉宮歷經雷、電、戰火劫難,歷盡滄桑,僅存法王洞和主殿帕巴拉康。目前所見建築為17世紀以後由達賴五世所重建)。主要分為白宮(歷代達賴生活起居和政治活動場所)與紅宮(歷代達賴靈塔殿與各式佛寺)兩大部分,金碧輝煌、莊嚴神聖,氣勢非凡無比,以達賴五世靈塔殿、超凡佛殿觀音殿、法王洞最彌為珍貴,是古代西藏文化、宗教、政治中心(從唐初藏王松贊干布到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止的1300多年間,先後有9個藏王和10個達賴喇嘛在這裡施布政教)。
- May 26 Thu 2011 17:28
走入雪域,西藏探奇(3-2)~色拉寺。辯經
【色拉寺】:位於拉薩北郊三公里的色拉烏孜山腳下,是宗喀巴的弟子於1419年所建。色拉寺的主體,是由措欽大殿及三個主要扎倉的建築群所構成的。若把寺院比喻成大學,扎倉就等同於學院,而隸屬在扎倉下的數十座康村及米村,大約就是各個系所了。「色拉」是藏語野玫瑰的意思,傳說修建寺廟時山下開滿了野玫瑰,因而得名。黃教的六大寺有三座位於拉薩,色拉寺是其中之一,它,可能不如甘丹寺、哲蚌寺宏大多彩,但這裡的辯經活動絕對是非常有特色的。
所謂「辯經」是一種佛學知識的討論,也是喇嘛們的一種學習方式,採一問一答,以兩人、或三人、或多人一組,就某個問題展開辯論,提問者常輔以誇張的手勢、擊掌或拉動佛珠來增強氣勢。
- May 24 Tue 2011 18:23
走入雪域,西藏探奇(3-1)~日光城。拉薩
高原上空氣稀薄,每次上山我都會有輕微的頭痛現象,這次也不例外,但,比較難適應的是這裡乾燥的氣候,常覺得口乾舌燥要起來喝水,整夜就這樣半夢半醒之間(接下來幾天都是如此),但這都在正常可控制範圍內,並不影響白天的行程。
今天要從澤當坐大巴前往拉薩,路程約200KM,一路平坦柏油路,算是輕鬆的一天,見景即停的自由拍法,讓這段路上更添了許多驚奇與樂趣。
- May 23 Mon 2011 12:25
走入雪域,西藏探奇(2)~雍布拉康
午餐後,隨即搭機飛往拉薩,貢嘎機場位於拉薩西南方,距離拉薩市區97公里,是離市區最遠的機場,我們並不急著去拉薩,而是下降高度到山南地區的首府-澤當,一方面是做高度適應,一方面山南地區,是西藏文明發祥之地,歷代吐蕃王朝在遷都拉薩之前,即建都於澤當,旅程由此開始,顯得更有其意義。
⊙行程:Day2(2011/05/06):成都=>拉薩→【雅魯藏布江河谷風光】→澤當→【雍布拉康】 (住宿:澤當飯店/3580M)
- May 20 Fri 2011 12:31
走入雪域,西藏探奇(1)~蓄勢待發
今天要搭兩班飛機到成都,大陸的航班通常會誤點,抵達成都雙流機場時有些晚了,雖說住宿的飯店離機場很近,但Check in後也已是半夜,領隊提醒大家要早睡休息,儲備充足體力,以利明天入藏後的高原適應能力。
這間飯店是林園式建築,夜晚燈光裝飾下挺美的,本想去拍外廳整棟建築的水池到影,不過時間太晚燈都熄了,隨手拍幾張,還是聽領隊的話乖乖去睡。
- May 20 Fri 2011 12:18
走入雪域,西藏探奇~序
在轉世的輪迴裡,我相信我與西藏一定有著某種殊勝因緣,不然心底的聲音不會一直呼喚著我對此地的嚮往。
為了探尋海拔高度平均4000米的大山大水,我也開始爬百岳,試圖探索自己身體對高山的適應能力,2年多來,攀爬了近十座百岳,最高曾達3952M的玉山主峰,雖距此行最高海拔5220M還有一段差距,不過帶著家人、朋友們的祝福,終於踏上了這段嚮往已久的旅程~被我列入此生必遊且是得趁年輕體力好時去的攝影旅程(主要擔心高原反應,雖說此與年紀無關,但我還是覺得能趁早去比較好)
- May 04 Wed 2011 12:18
2011暗戀螢火蟲
又到了螢火蟲飛舞的季節,和去年一樣和三五好友來到這個秘密花園賞螢拍照,今年螢火蟲數量明顯減少,加上下著毛毛細雨,也降低了蟲蟲的活動力,本以為不會有去年的驚喜了,不過沒想到由於桐花季的遞延,讓桐花與螢火蟲這兩個五月印象的特有元素產生了交集,得以一圓我夢想已久滿地桐花與螢火飛舞的畫面,真是太幸運了!
#1 先來回顧去年的經典場景,先前提過今年螢火蟲數量減少活動力不足,樹也長高大了,旁生的枝葉擋住了遠處涼亭的視線,此景,今年恐怕難再現了! ↘
- Apr 27 Wed 2011 12:37
南寮風雲錄
這篇去年11/17打好的,忘了打開隱藏,居然被冷凍了半年,呼~~~,最近開始用raw檔拍照,現在回頭再看這些圖,真是有點悔不當初!
南寮漁港是新竹市著名的景點之一,美麗的17公里海岸自行車道為此起點,加上新興的地中海希臘藍白風的建築,總吸引許多的遊客穿梭於此廣大的腹地,或乘著風騎單車、放風箏,或坐臥青草地看海、談心,最後累了餓了,還能到漁港內吃吃新鮮的海鮮,的確是個綜合性多功能的美麗魚港。
- Apr 26 Tue 2011 17:18
扇形車站by魚眼
2009年,第一次造訪扇形車站時,以APSC的12mm廣角來拍,站在觀景台的制高點東瞧西瞧,仍然沒有一個角度可以容納完整的扇形車站的場景,當時敗家的惡魔就在呼喊:「我要魚眼!」
但魚眼的變形,在拍攝上偶有出奇不意的效果,但卻也增添了許多的限制,沒有一時的衝動,所以就一直沒有敗入的理由,直到…友人買了一顆Tokina10-17mm的魚眼鏡,把玩沒多久想要脫手,我就先借來玩玩,千不該萬不該給它帶去拍打鐵兄弟,沒有保護鏡下,鏡頭前被敲擊出小小的傷痕,雖不影響呈像,但賣相不佳,我於是接手下來(終於有敗入的理由了! ^_^)。
- Apr 18 Mon 2011 18:17
福興林家手工麵線
前些日子在整理東西,發現幾張略為泛黃的紙張,褪色的筆墨筆記著幾年前開始學攝影時爬文看書的心得,以及當時很認真記錄的幾個必拍的經典場景(風景的路線、人文的地址電話都有),其中,福興林家麵線,是我列在很前面的一個,結果卻一直遲遲沒成行。
今天因緣俱足,總算是達陣了~
- Mar 30 Wed 2011 17:28
阿里山櫻花賞
距上一次去阿里山看日出、走神木森林浴,一晃眼10多年已經過眼雲煙,然而對這裡卻一點也不陌生,拜網路資訊之發達,在家可以輕易的飽覽日出美景、秋冬的壯闊雲海與春天浪漫的吉野櫻。
今年原本也打算宅在家裡欣賞別人的櫻花美圖,不過一通突如其來的電話,喚醒了心底層多年了渴望,縱使天候狀況不佳,還是吶喊著:阿里山、吉野櫻、小火車…我來了~~~
- Mar 28 Mon 2011 17:55
二寮。關廟麵
這天,原本是來拍二寮日出的,結果天公不作美,厚重的雲霧空白了眼前的風景,霧裡看花中拍了老半天,沒有一張能看的,早知也學學辛苦的司機阿忠大哥,伴著未出鞘的寶刀(相機)在車上補眠,哈~~~
就當作沒來過二寮吧!但這單趟250KM的路也不能空手而回,幸好平時有做功課,提議就近去拍關廟麵,正當楊小義將GPS設定好目標,我們在路邊就發現一家製麵廠,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
- Mar 15 Tue 2011 18:09
青春舞蹈班的畢業舞展
- Feb 05 Sat 2011 20:35
永遠的身影
曾經有個如同巨人般的臂膀,一直屏障保護著我成長,那個身影永遠在我的心中…
- Jan 25 Tue 2011 18:17
【埔鹽。雞毛撢子】
埔鹽,一個從來沒聽過的地方,因著拍照的緣故,讓我有機會深入鄉村的小角落,探索獨具特色的地方人文。
循著GPS的導航穿過一段段曲折的小巷弄,抵達這裡已是午飯過後的休息時間,因誤入鄰宅引來一陣陣慘烈的狗吠,驚醒了正在大院前休憩的阿伯,他卻很客氣熱誠的請我們進去坐,原來他就是我們今天要找的主角-雞毛撢子達人:陳忠露先生。
- Jan 17 Mon 2011 18:04
【線西製鼓-永安鼓坊】
線西,一個從來沒聽過的地方,因著拍照的緣故,讓我有機會深入鄉村的小角落,探索獨具特色的地方人文。
「永安鼓坊」承製各種用途牛皮鼓,傳承至第三代的黃大哥仍循傳統手工古法來製鼓,製作過程從削毛、拉皮、晒皮、調音、封皮、上漆、釘銅釦等作業都需要靠經驗與技巧,方能製作出一面面的好鼓。
- Jan 17 Mon 2011 17:57
曾師傅的心內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