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前兩篇國內團隊的表演之後,接著來看國外的表演團。
不像去年邀請了日、韓、印尼、南美洲…多個表演團體,多元各具特色的民族風,讓人看得眼花瞭亂大呼過癮,今年只邀請了三個歐洲團隊,表演特色是踩著高蹺,表演方式也不侷限在固定的舞台,而是走入群眾,讓觀眾包圍著親近,去感受表演者所傳遞的歡樂感情,在音樂舞蹈的互動中,彷彿置身在歐洲嘉年華會的歡愉氣氛裡。
看完前兩篇國內團隊的表演之後,接著來看國外的表演團。
不像去年邀請了日、韓、印尼、南美洲…多個表演團體,多元各具特色的民族風,讓人看得眼花瞭亂大呼過癮,今年只邀請了三個歐洲團隊,表演特色是踩著高蹺,表演方式也不侷限在固定的舞台,而是走入群眾,讓觀眾包圍著親近,去感受表演者所傳遞的歡樂感情,在音樂舞蹈的互動中,彷彿置身在歐洲嘉年華會的歡愉氣氛裡。
續前一篇…
我喜歡鼓的聲音,特別是激盪壯烈時碰撞出的強度,彷彿來自生命深層的吶喊,是一股最具生命力的節奏。歡迎跟著我的鏡頭,來欣賞這鼓動的力量。 《分享10/25~10/30拍攝的影像》
我喜歡戶外開放式的舞台表演,其中最大的誘因就是可以拍照,所以2009年的花鼓藝術節,我又來了。
參考本屆的節目表與去年的經驗,選擇避開開幕、閉幕兩天的人潮,周一到周五連續五天我都沒錯過,能有這樣的音樂藝文饗宴,天天來加班,我也樂此不疲啊!
拍完手工麵線之後,相距不到200公尺的地方,還有一處不錯的人文景點,是本篇要介紹的【香環製作】。
◎本厝村村民何志烈先生,從事敬神用的香環製作長達二十年,由於產品品質佳,因而普受全省消費者所肯定。主要產品有黑沈香、老山、及沈香…等近十餘種產品。香環製造是利用:烏沉粉、檀香粉、中藥材、楠木皮粘粉、天然沉粉等原料所製成。(資料來源: "嘉義縣溪口鄉公所網站") 《分享10/16拍攝的影像》
接續前一篇,第2站來到本厝村(也在溪口鄉),參觀傳統手工拉麵,主人何老闆,自幼學習純手工拉製麵線,迄今已逾半世紀,始終堅持純手工,因為傳統手工製造的麵線,柔軟中帶有彈性,風味絕佳,與機器製造的缺乏彈性、容易糊掉特性,口味迥然不同,但純手工拉製麵線不僅耗費體力,加上工作時間長,目前已漸漸被機器所取代。
◎何老闆的手臂也因長年用力過度,筋肉嚴重扭傷,已漸漸使不上力,加上純手工不僅體力負擔大,工作時間更是從清晨3、4時上工,一直到晚上7、8時,時下年輕人根本不願意從事,所幸何老闆的兒子退伍後,就一直在身邊幫忙,樂見這項傳統技藝得以繼續傳承。(以上說明轉載自嘉義縣政季刊) 《分享10/16拍攝的影像》
這次和兩位攝友(William、ㄚ義)跟團去東港拍燒王船,真是物超所值,拍得很盡興,因為除了王船之外,在嘉義溪口鄉,主辦人還安排了三處令人回味無窮的人文景點,首先推出【手工竹簍竹編】跟有緣人分享。 《分享10/16拍攝的影像》
今年夏天開始熱衷拍攝晨昏風景,其中所必須具備的戰技,當屬台灣首創的「搖黑卡」,夏天白天長,只要下班一有空,就背著相機包去拍照,海山漁港是我比較常去的地方,堪稱為「黑卡練功房」。
#1 7/26適值退潮,驚喜發現一個不錯的景,一簍簍的蚵仔為前景,點點漁船是中景,遠景的夕陽雖不是很美,不過這樣構築出來的漁港風情,頗能表達當地人文特色,是我很喜歡的畫面結合 ↘
王爺信仰(千歲爺信仰,臺灣海洋文化的表徵之一)是臺灣西南沿海重要的民間信仰,而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祭典更是臺灣最具有人文特色的民俗活動之一,燒王船則是最令攝影人驚艷的活動,也是整個祭典的happy ending。(更多的資料介紹請參考 「台灣民俗文化研究室」 的網站)
今年東港東隆宮的迎王祭典從10/10(六)開始到10/16(五),祭典中有13項重要的程序:角頭職務輪值→造王船→中軍府安座→進表→設置代天府→請王→過火→出巡繞境→祀王→遷船遶境→和瘟押煞→宴王→送王,其中【遷船遶境】與【送王】是本次跟著新竹縣攝影學會旅遊攝影團的主要拍攝重點。《分享10/16~10/17拍攝的影像》
曾經看過一個影像,那畫面一直停留在腦海裡,一個很平凡,屬於傳統而逐漸凋零的行業,那是關於手工打鐵的…
埔里有條打鐵街,就在我們小時候常玩耍的媽祖廟旁,不過它卻不是生活中的交集,記憶裡並沒有這樣的痕跡。長大後帶著相機打從經過,試圖想從零落敲打的金屬鏗鏘聲中,去感受當時農忙時的興盛喧騰;打鐵街理應當是有著熱鬧聲響的,但,這裡總是比其他地方更加安靜,這樣的無聲,反倒是讓人更聽見歲月無情的聲音。
九降風又吹起的季節,總會想起這個地方與這些人,連續拍了3年,今年還是不例外排出時間去拍,新鮮感變少了,走馬看花隨意拍拍,感覺攝影人口大幅增加,想卡個位子來拍都不太容易,唉~~~
整理幾張跟大家分享(八成圖片是去年拍的)。
颱風是一種很奇特的氣候型態,有豐富的雲彩變化,帶來特殊的光線變化與獨特的空氣感,是攝影人最喜歡捕光捉影的時機,然而它所帶來的風雨災難,也是攝影人最不願見的。
『莫拉克』來襲的前幾天,我也把握機會出動,南寮海邊的日出的確也很不一樣,只是沒想到這位澳『克』給寶島台灣後續的影響超乎了想像,百年來的88大水災重創了南台灣,當時看著新聞不斷播送的畫面,心中的不忍也讓我無心整理那天所拍的照片,一直到現在才整理出來。
開始自學摸索攝影大概也兩三年了,人家說模仿就是就快的學習,所以一開始我就是從台灣最大的攝影入口網站-數位視野DCView,觀摩高手們的作品,從一開始的熱衷,到漸漸淡出又漸漸淡入,進來DCV逛逛看看圖成了生活上的一種習慣,偶爾也貼貼圖跟大家分享,三不五時也能得到一些評議委員(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的大拇指鼓勵,大拇指的鼓勵對我而言比那些分數還有意義,一般只要看到大姆哥一枚,我就會很高興,今天令人興奮的不只是大拇哥而已,而是作品【2009頭城搶孤】被拉上去到首頁區每日精選喔!!
其實我算是低調不喜到處張揚的人,但是這樣的肯定,我還是有些興奮,值得把它記錄下來!
事先沒做好功課,不知搶孤的活動是在子時開始,還呆呆的跑去龜吼拍日出,然後沿著濱海公路,一路拍拍、睡睡、走走,昏昏沉沉來到目的地之後,只見熱情的攝影人比觀眾還多,早早包圍著會場一一卡位,輸人不輸陣下,也完成卡位動作,接下來是漫漫無聊的等待,不過期間受到台北縣攝影學會幾位大哥們的關照,在此特別感謝。
與攝友相互掩護下,在等待的空檔也拍了一些周邊的活動,其中三段約15分鐘的煙火秀(雙龍吐珠、璀燦星空、遊龍戲鳳)將活動帶到最高潮,煙火之後就是搶孤活動的主戲了,整個活動拍完已近凌晨兩點,實在是超級爆肝的一天,辛苦換來的活動紀實,跟大家分享。 《分享9/18拍攝的影像》
東北角海岸有許多的景點,是風景攝影喜好者的天堂,龜吼晨曦是其中一個代表;自從探聽到拍攝的位置與路線之後,心中就開始蠢蠢欲動,於是趁著拍頭城搶孤的計畫裡,再加上這個行程,很可惜沒遇到美麗的日出雲彩,至於今天的成果,把龜吼漁港的地名倒過來念,就是了。─"吼~槓。龜"─
拍完日出,繼續沿著濱海公路,前往今日真正目的地頭城,一路拍拍、睡睡、走走,也發現一些好風景。 《分享9/18拍攝的影像》
台灣有三大可以賞金針花的地方,分別在台東太麻里金針山、花蓮富里六十石山與花蓮玉里赤柯山,以攝影旅遊的角度來看,花蓮兩處相鄰不過20KM,如果大老遠風塵僕僕來到了六十石山,那千萬也別忘了就近到赤柯山賞金針花。
六十石山的視野好,拍攝晨曦黃昏耶穌光都是好題材,不過赤柯山的花況更勝一籌,在美麗的原野風光之間,體會採收金針的人文風情,汪家古厝附近的美好風光,一定不能錯過。 《分享9/4拍攝的景色》
金針花又稱萱草、一日美人或忘憂草,在每年的夏天盛開,一般在八月底九月初是最美麗的時節。
以前只知道金針配排骨湯,實在好味道;開始學習攝影之後,從別人的美圖看見金針花開季節的美麗。現在,走了一趟花蓮的六十石山與赤柯山,才了解那樣的美足以讓人拋開煩惱忘記憂愁,「忘憂草」的別稱,實在太貼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