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幾個月前,某位網友熱心的分享個人私房景點,當時馬上做筆記下來,時隔多月,憑著印象隨緣來鹿港探尋,從天后宮走過鹿港老街,穿過九曲巷弄來到龍山寺,幾乎在準備放棄的同時,一股幽香的芬芳味道(在埔里熊大哥那裡聞到的相似味道),引領著我與黃伯伯相遇...

阿伯告訴我,手工製香這途很辛苦,年輕人都不願意來學了,幸而他兒子接下棒子繼續做,不過現場製作的黑色柱香,比較容易髒,連他兒子都不太喜歡做,另外阿伯說跟一般常見黃色的柱香比較起來,黑色的香因為檀香放的量較少,所以中藥的味會濃些,不過我一點都聞不出來,反正就覺得滿室都是香香的好味道。

想猜在地鹿港人的姓氏,可以約略猜得到(三大姓氏依序為施、黃、許),而想從黃阿伯的臉上猜測年齡,鐵定出乎意料,他指著地上一個破舊的鉛製水桶說:這個用了40年囉~,我回笑阿伯說:哇~比我還多歲嘞,原來黃阿伯民國23年生,15歲開始學製香,迄今已60餘年了,歲月在他臉上似乎沒有太多的刻痕,實在是老當益壯,看著、記錄著黃阿伯工作的身影,心中竟有種說不出的感動,謹以此篇送給黃伯伯。 《分享1/30拍攝的影像》

#1 第一步是沾水,沾上水的竹片會吸附香粉 ↘


#2 搗香的工作就是將每一隻的香粉塗抹均勻,這步驟最費功也最考驗製香師傅的功力,沒處理好的話,好幾隻香就會打結在一起,看著阿伯熟稔的動作,像在表演像是一種藝術 ↘


#3 ↘


#4 ↘


#5 換個方向,再來一把! ↘


#6 ↘


#7 ↘


#8 可以再靠近一點兒拍 ↘


#9 ↘


#10 ↘


#11 ↘


#12 ↘


#13 每搗好一次,會先進機器裡旋乾脫水,如此前後3次反覆的動作,就可以準備到太陽底下曝曬了,阿伯說天氣好有陽光時才會開工製香,所以也算靠天吃飯的一行 ↘




◎鹿港的沉香和檀香,使用的是沉香木和檀香木,都屬於天然的原料,品質不是便宜的大陸香所比得上的,完全不含化學香精,而好的香燒剩下來的灰燼不燙人,所散發的味道更是有提神功能。(埔里的熊大哥也有跟我提到這點)

◎傳統製香的過程非常的嚴謹、繁複,必需經過浸、滾、曬等三個環節,反覆浸水、上料與掄紙搧,才能夠製作出勻稱的香支。

◎製香要先把桂竹、麻竹截成一段作成香枝,再剖成細圓的香腳,然後再把香腳浸在水中五分之三,攤成扇形放置在有香粉的竹籃上下左右翻動,讓香粉均衡的黏在香枝上,重覆二到三次這樣的動作後再將香放在戶外,香腳染成紅色曬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lisfchen 的頭像
    pulisfchen

    『ㄆㄨˇ』仔的影像世界

    pulisf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