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嚮往著花東縱谷黃澄澄的油菜花田,向南走,苑裡火焰山下千百頃的油菜花田正盛開著。

心惦記著一幅手工搗香的人文影像,向南走,古樸的鹿港小鎮會有我想要的答案。

於是很隨興,沒有計畫的旅遊,就一路的向南走去~ 《分享1/30拍攝的影像》



※油菜花季:農民趁著水稻秋割後至春耕前的空檔,在農田撒種油菜仔,主要目的是把油菜當成施肥植物、有機肥料來使用,當油菜花繁花盛開後,在春耕前,油菜隨著整地犁田而掩埋滲入春泥,而成為促進稻米生長的養份。

#1 油菜花田迸出五顏六色搶眼的波斯菊,活潑了這幅鄉村景致 ↗

#2 苑裡,這裡的確開滿了油菜花,很美,但就是很難找到攝影人心中理想的景來搭,想想以花東縱谷山脈為後景,橘紅的莒光號駛過紅色鐵橋為中景,前景搭以黃澄澄的油菜花田,堪稱經典畫面,無怪乎大家都跑到花東去拍了,不過這裡有花東所沒有的"高鐵",哈! ↘


#3 沒大景可拍,隨手拍拍犁田整地的小品,等待鐵牛劃出一道美麗弧線,趕緊按下快門 ↘




鹿港有著豐富的人文歷史,一直以來我就很喜歡這個地方,不過說也奇怪,以前每次來天氣都很不好,所以留下的照片不多;今天要去找傳說中的製香師傅也不知確切的所在,只知道就在龍山寺附近,於是在天后宮停好車,一路往龍山寺方向隨緣的找看看。

天后宮與龍山寺是鹿港最具代表的兩座廟宇,特色的古老建築與時間淬鍊成的人文歷史,單是這兩個地方,就足以令人駐足探尋許久,在取景考量上,為兼顧建築之美與人文景觀,我採取廣角的視野企圖表達人與建築在時間、空間上的平衡點。

◎鹿港天后宮:鹿港天后宮是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此尊神像二媽是清朝大將施琅將軍在1683年帶到台灣來的,也是台灣歷史悠久的知名廟宇之一。天后宮現址位於中山路上,於雍正三年(1725年)由施世榜獻地遷建,歷經嘉慶二十年(1815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昭和十一年(1963年)的重修,始有今日的建築規模,與鹿港龍山寺、鹿港文祠並列鹿港三大古蹟。

#4 ↘


#5 ↘




◎鹿港龍山寺:主祀觀世音菩薩,在明鄭永曆七年(1653年)時建立,在1786年遷到現在的位置,於1831年修建原本的狹小廟寺而成,並重建多次,現為一個大型建築物,被認為是現在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清朝建築物,目前為國家一級古蹟。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佔地一千六百多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戲台上方八卦藻井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正殿(含拜殿)、後殿。

#6 經過多年整修的龍山寺,終於開放參觀,這是我第一次踏進鹿港龍山寺,深深被百年古色古香的建築吸引,完整保留200多年前的空間背景,呼吸之間,那空氣感似乎穿越時間,帶人回到那一府、二鹿、三艋舺的風華年代 ↘


#7 角落裡的光影 ↘


#8 ↘


#9 ↘


#10 喃喃的誦經聲裡,傳送著某種安定莊嚴的力量,飄過殿門直入人心 ↘


#11 ↘


#12 ↘




◎鹿港興安宮:興建於清康熙23年(1684年),至今已有325年的三級古蹟興安宮,是由最早移民到鹿港的族群─福建省興化府人所創建的開基媽祖廟,當時鹿港尚未開港,其名取自「興化安寧」之意,俗稱興化媽祖宮,也是鹿港的第一古廟。
(興安宮為鹿港的人群廟之一,「人群廟」係指大陸原鄉某一人群移民到台灣時,所共同興建的廟宇,此人群廟同時兼具「同鄉會館」的功能)


#13 ↘


#14 我最後就在興安宮附近找到製香的所在,這段個人覺得別具意義,先出一張圖,其餘特闢一篇下回述說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ulisfchen 的頭像
    pulisfchen

    『ㄆㄨˇ』仔的影像世界

    pulisf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