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次參加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看了許多熱鬧的廟會表演活動,如果也能多增長一些見聞,豈不更好!所以我將這些陪著媽祖遶境進香的隊伍,整理成這篇介紹。 遶境進香隊伍有「天上聖母」神轎班、轎前吹、三十六執士、莊儀團、哨角隊、神童團、太子團、彌勒團、福德團、繡旗隊、開路鼓、三仙旗、頭燈、頭旗等陣頭。這些陣頭實在太多,我並沒有全部都拍到,但其中大部分在彰化花壇時都拍到了,當時可能這些隊伍和媽祖鑾轎距離太遠,所以整個隊伍在花壇聖惠宮附近稍作歇息,讓我有機會可以多拍一些相關畫面,此篇大部分的相片是這時候拍的。 【註】: 本篇有關於民俗遶境進香隊伍的介紹文字,大多參考於「台灣民俗文化研究室」之網站資料。
#1 報馬仔 ↘
報馬仔通常走在繞境隊伍的最前面,距離隊伍數百公尺,手持銅鑼,負責察看前方路境是否安全,隨時回報媽祖路況,並且沿途敲鑼通知信眾繞境隊伍即將到來,準備香案迎接媽祖。相傳清朝期間,社會治安較亂,土匪四處流竄,報馬仔就是趕在土匪到達之前,一路敲鑼通報居民趕緊把重要的東西帶好避難。
#2 報馬仔 ↘
於是報馬仔趕路的風霜鮮活地轉化成一身的行頭:報馬仔的造型相當突出,留八字鬍、戴老花眼鏡,且眼鏡有框無鏡,褲管捲起一長一短,這是傳統戲劇中丑角的造型,造型除了在凸顯其滑稽性吸引大家的目光外,也都有其代表的特殊意義。他頭戴斗笠以防曬,肩搭雨傘以防雨;身穿羊毛襖以禦寒,戴老花眼鏡表示他看得清楚;帶茶壼(茶壺代表「惜福」)、留燕尾鬍鬚、吸旱煙管,喝葫蘆酒表示他灑脫自在;紙傘上掛著豬腳(知足)、韭(久)菜是饑餓時煮食的備糧,表示他不受餓且長生;腳貼五彩圓紙因腳生瘡,表示人生難免不全;只穿一隻草鞋正是趕路太急,掉了也來不及拾回;他的滑稽裝扮每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莊嚴的迎神過程中讓人會心一笑。 ↘
#3 今年和報馬仔特別有緣,在花壇第一次遇到,之後在清水台一線上第2次遇到,而回到大甲時又再碰到一次。 ↘
#4 頭旗(左) & 三仙旗(右) ↘
頭旗必定走在隊伍的最前方引導隊伍的行進路線;大甲媽祖進香隊伍的頭旗是黃色方旗,頭旗頂端鑲葫蘆頭,代表鎮瀾宮主神天上聖母,葫蘆則象徵「福祿」,旗上繡有「大甲天上聖母」、「頭旗」、「遶境進香」等字,是整個進香隊伍的前導。頭旗由於是代表主神旗幟,因此在豎旗、駐駕時都必須豎立在廟宇左邊龍柱,即所謂龍邊、大邊,且旗面祇能朝外不可朝內。
三仙旗即由三面方旗所組成,中間為黃旗,代表天上聖母;兩側是藍旗,則代表天上聖母的護駕。進香過程中,三仙旗不得超越頭旗以示尊重,且黃色三仙旗必位於中央代表尊位。三面旗幡皆繡有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名號及龍鳳圖的絨布,週邊綴有流蘇。除了宗教功能之外,三仙旗也是精緻的刺繡藝術。
#5 開路鼓 ↘
開路鼓的形式與演出方式較難定義,其主要以在隊伍前方做先鋒開路為主,陣頭的種類包含傳統的鑼鼓陣或者是北管、車隊吹、落地吹均可。而「開路鼓」之所以會特別強調「開路」的功能 ,就其原因乃是古代不論是民間的王公諸侯、天上的幽冥神祇,在外行使時鑼鼓是必定具備的開路工具,對民間的王公諸侯來說,除了對庶民有警赫、宣告、注意、迴避之意,對幽明神祇指出巡遶境也有異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更有慶賀、鬧街之用。綜合的來說『開路鼓』的功能,就是希望藉著鑼鼓的喧鬧氣氛,吸引更多的人注意,除此之外對於廟前或者街道兩旁擁擠的人車有趨趕的作用,以聲響、節奏,為後續的香陣做開路的先鋒。
#6 轎前吹 ↘
轎前吹是屬於「鼓吹陣」的一種,專為神轎開路之用,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陣容來說,轎前吹是由二號吹(嗩吶)兩把、鈔﹝單面敲擊的小拔﹞與吊鼓仔所組成,為大轎前的小樂班。平常在行進時沿途吹奏,神轎入廟時則在一旁演奏,等到神轎進入廟後再隨同啟程。
#7 轎前吹 ↘
#8 哨角隊 ↘
當哨角隊慢慢提起哨角,吹起長長哨角時,則有趨吉避凶之意。「哨角」有稱「掌號」。哨角隊字日治時代就跟大甲媽祖南下進香,至民國五十五年以前哨角隊一直只有兩個人,一人吹哨角,另一人吹號頭,後來逐漸增加,目前已有八十餘支。只有在大甲與新港遊街時,所有團員才會一起出現,其餘則安排十八人一組輪班,包括隊旗、龍鳳旗、馬頭鑼兩面,號頭與哨角若干支,行進時兩人一組前進。沿途吹奏由馬頭鑼決定吹哨,兩種情況下會吹哨,一種是馬頭鑼敲鑼十三下(前面十一響緩慢敲打,最後兩下為快節奏)鑼聲響未完,哨角隊吹哨角;另一種情況則是沿途遇到或途經墓地、溪流橋樑,敲擊急促亂鑼,哨角也會吹起,提醒大家注意。
#9 我很喜歡哨角隊的表演,所以一路上跟著,拍了不少張~~ ↘
#10 哨角隊 ↘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哨角隊,在每支哨角的下半部,都有一面方形的黃色旗幡,上面書寫著「大甲鎮瀾宮哨角隊」,且隊伍整齊劃一兩邊排開,一眼望去非常壯觀。
#11 哨角隊 ↘
#12 哨角隊 ↘
哨角聲音十分地低沉,其任務在開路及驅魔。因在進香隊伍中位居主神轎前方,聽到哨角聲,宣示主神即將到來,帶有威嚴之意,並具有開路作用;哨角隊不管在哪裡,那低沉的音階、壯闊的排場,都足以讓妖魔鬼怪聞聲而逃。
#13 哨角隊 ↘
#14 哨角隊 ↘
#15 繡旗隊 ↘
繡旗隊成員都身著大甲媽祖進香制服,頭戴斗笠,斗笠上貼有符令,揹背包,手拿三角繡旗。最前頭是代表繡旗隊頭旗的四方形彩牌及龍鳳旗,其後均為三角繡旗。除了最前頭的彩牌及龍鳳旗旗幟是由男性持拿外,其餘拿三角繡旗的人員皆為女性。行進時成兩路縱隊,依序而行,遇廟或是陣頭必須行禮,左側者左腳在前,右側者右腳在前,兩人一組行禮。
#16 繡旗隊 ↘
繡旗隊在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的任務只作排場,不作任何表演,目的是為了增添進香陣頭的熱鬧氣氛,並壯大媽祖的聲勢和陣容,有時亦可協助維持秩序。
#17 繡旗隊 ↘
大甲媽祖的繡旗隊專由女性香客所組成的進香隊伍,屬於非固定性組織,成員亦不固定,參與者每年都不同,年齡差距也很大,平均年齡都在五、六十歲之間,她們都是虔誠為媽祖服務的女信徒。第一次參加者必須先以「擲筊」(搏杯)方式徵求媽祖同意(允筊)後始得加入。這些婦女幾乎都是為了家人而自願來拿繡旗,她們或許是為丈夫的身體、孩子的事業或孫女的考試,而自願為媽祖舉繡旗,跟隨大甲媽祖行走八天,藉由苦行的方式,祈求媽祖庇祐她們的家人。
#18 最美麗的繡旗隊隊員-1 ↘
#19 最美麗的繡旗隊隊員-2 ↘
由中老年婦女組成一個非固定成員的組織,竟能如此有規律,基於對媽祖的信仰,繡旗隊成員以接力方式跟隨媽祖前往新港,在進香過程中許多婦女腳板起水泡、小腿抽筋酸痛難行,但她們依然堅持陪伴媽祖走完全程。隊員間彼此照顧,互相照料,甚至是主動替隊員進行推拿按摩的服務,充分表現出團隊的互助精神。這群台灣媽媽所組成的繡旗隊,是進香團中最令人敬佩的一支隊伍。
#20 三十六執士隊 ↘
進香過程中三十六執士每人各持一種彩牌或兵器,分成兩路縱隊而行。前半部手執長腳彩牌,書寫著「肅靜」(肅靜牌)、「迴避」(迴避牌)、「天上聖母」(主神牌)、「遶境進香」、「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共十二面。後半部則手拿各式武器,計有:龍頭(最前方)、日月牌、槍、槊、戟、雙戟、刀、關刀、斧、鉞矛、印架及令旗(殿後)…等,共三十六支,排成兩排。這些法器平時擺放在廟中兩側,增加廟內莊嚴肅穆的感覺,出巡時則提醒信眾們遵守指示迴避、肅靜。
#21 福德彌勒團 ↘
福德彌勒團的成員有土地公、彌勒佛、達摩祖師、古佛,及玉女等五尊神偶。其中,方臉大耳、笑容開懷的彌勒佛,代表「福」;濃眉黑臉的達摩祖師,代表「祿」;留著花白鬍鬚的古佛則代表「壽」。三尊神偶均為光頭造型,且頭部寬大與身體不成比例以表現其趣味性。他們右手持拂扇,左手拿酒壺,以醉步方式前進。
只記錄到這些,缺的部分,以後希望有機會能拍到~~~
※延伸閱讀※
1.★移動の神話-大甲媽★ 2.【戊子年~瑞曙耀春迎媽祖】 3.【瑞曙耀春迎媽祖】- 熱身篇 4.【瑞曙耀春迎媽祖】- 起駕篇 5.【瑞曙耀春迎媽祖】- 彰化篇 6.【瑞曙耀春迎媽祖】- 回駕篇 7.【民俗采風~遶境進香隊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